工業感測器服務資訊
+886 2 27227708
+886-2-27227782
防爆產品服務資訊

機器可讀識別

帶有資料矩陣 ECC 200 的電子線路板組件中的機器可讀標籤

電子線路板上顯示的資料矩陣碼
電子線路板上顯示的資料矩陣碼

簡介

幾乎和所有生產過程一樣,電子線路板的組裝過程也需面臨唯一產品識別追蹤的問題。此類標籤必須記錄在自動連線系統中。迄今為止,我們一直使用條碼,如 Code 39Code 128。技術發展和品質管理要求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以下趨勢:

  • 由於必須追蹤加工過程不同的更多產品,導致資料量增加
  • 電路板變得更小,配件密度更高
  • 可用於編碼的空間變得更小
  • 必須降低標籤的成本

特別是,前三點需要一種用資訊密度明顯更高的方法進行標記。二維碼(2D 碼)的發展始於上世紀 80 年代末的美國,它在這一領域創造出許多可能性,使得「化圓作方」以及上述所有四個要求都成為可以實現的目標。


藉由產業標準實現清晰性和可靠性

在上世紀 90 年代,人們盡情發揮創造力,設計出超過三十種不同的代碼符號。與此同時,人們逐漸意識到,無論是必要技術設備(列印機、讀取設備、軟體等)的用戶還是製造商都無法應對這種巨大的變化。為了實現清晰性和可靠性,標準化委員會針對這些二維碼符號創建了一項「規範」。近兩年來,這一領域再也沒有展開國家性活動 - 所有工作都集中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的三個工作小組(ISO/IEC JTC 1/SC3,WG 1-3)處理。大量基礎工作使國家工作小組得以建立,例如 DIN(德國)的資訊技術規範委員會 N1 31。


從條到點 – 資料矩陣 ECC 200!

資料矩陣無疑是領先的代碼之一。如今,這種代碼符號是小型零件上的機器可讀標籤的首選。不僅即將發佈 DIS 16022(國際標準草案),與此同時,各種組織也宣佈了他們對資料矩陣的建議(汽車工業行動小組 AIAG、電子工業協會 EIA、SEMI 和 EDIFICE)。

資料矩陣的優勢顯而易見:

  • 最高的資料密度 = 更小的空間需求
  • 幾乎所有符號大小(可伸縮性)都能適應各種用途
  • 幾乎適用於所有列印過程(從平板印刷到熱轉印,再到噴墨或雷射列印機直接標記)
  • 即使對比度很低,可讀性也很好
  • 360 度可讀,無需特殊設備
  • 字母數字和客戶特定的資料設定均可編碼
  • 可進行電子資料傳輸
  • 可自動檢錯和糾錯,因此讀取可靠性高

正是這種高度靈活性和極小空間需求的結合,引起了許多電子產品製造商的興趣。在這個領域,有兩種方法在代碼的建立方面相互競爭,即貼標籤和直接刻印方法(使用噴墨和雷射列印機)。


仍有一個問題:是貼標籤還是直接刻印?

長期以來,標籤一直是可使用的代碼載體。但是,資料矩陣的結構(即單個單元形式的結構)也使直接標記方法的實施成為明顯有利的選擇。例如使用噴墨列印機和雷射雕刻進行刻印。這兩種方法顯然各有利弊。下表列出了實質爭論。眼前的圖表顯示熱轉印到標籤上沒有直接的問題;但是,它會產生更大的空間需求和更高的成本。對於噴墨直接列印和雷射雕刻,需要考慮許多條件,這些條件對於實際的成功或失敗具有決定性作用。


熱轉印噴墨列印雷射雕刻

列印品質

a - 符號比例

 

良好到極好

 

受限

 

良好

b - 對比度良好到極好取決於
背景,即底塗
取決於材料,即工藝
資料量靈活受限受限
定位靈活,只要不受以下因素影響取決於底塗取決於底塗
空間要求取決於標籤的大小
成本標籤的成本

「規範」還是「不規範」,這就是問題所在!

在其圖形描述中,資料矩陣碼由 3 部分組成,每個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。


搜尋模式
定義代碼的空間位置和總大小,並允許識別可能的失真。


交替模式
規定代碼矩陣內資料單元的密度。

資料區
包含資料,提供了一個糾錯過程,可以識別某些限制範圍內的故障並消除故障。


搜尋模式交替模式首先由功能決定。如果這裡出現問題,則無法讀碼。如果符合標準要求,搜尋模式的 L 形必須由兩條連接的直線構成,必須明確定義直線的邊緣和寬度。交替模式應由按 50-50 網格排列的獨立單元組成(從空白空間到單元)。


作為成功的保證,需要保持最低要求

作為實際使用中可能出現的偏差範例,噴墨列印應顯示如下。


搜尋模式
斷開 - 邊緣由不在直線上的半圓形元素構成。

交替模式
單個點形成波浪,個別的一些點完全遺失。  

資料區
單個單元明顯偏離網格中心。它們在兩個中心點中間的準確位置上的排列不再有任何邏輯。這會啟動糾錯。


改進的評估方法確保了產生的資料矩陣符號可供讀取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代碼受到外部灰塵或清潔的影響,糾錯也能確保可讀性和讀取可靠性。但是需要比例得當的這種備份;為了能夠解碼一個符號,必須改進過程中的讀取設備。這就是為什麼應該定義保證功能備份保存的最低要求。




眼前的圖表描述了這個問題。它關注包含一個單元的區域。如果這個區域太小,將會缺乏感測器檢測。如果太大,那麼相鄰的單元會被設為「1」。在這兩種情況下,都會出現替換錯誤。

在圖 2 中,我們看到了代碼點從中心「遷移」。在極端情況下,該點正好位於兩個中心之間。在此之後,將無法再在矩陣中的特定位置邏輯排列該點。

下面繪製的二次單元(圖 3)是典型的理想單元。我們將這個模型作為參考。如果單元顯示為點而不是樣方(正方形),那麼通常情況下,該區域更小。如果點的直徑與樣方邊緣的長度相同,那麼該區域就會小 20% 左右。這是可以接受的。對於從中心「遷移」,不應超過最大值的 25%。此後,考慮到所有其他公差,無法再保證邏輯上正確排列。ISO 工作小組 SC 31 WG 3 正在起草關於這一主題的「符號列印品質指南」。到 1999 年底,應制定具體的建議。